2020.06.16 阿啾
據美國媒體報導,瓦妮莎繼承了NBA籃球巨星Kobe一筆價值2億美元的資產,這一筆資產來自於Kobe曾經投資過的一家飲料公司,當時Kobe總共投資了500萬美元。七年後的現在,這筆投資總共成長了40倍,以資產成長來看,平均每年有5.7倍的投資報酬率,該公司的年收入也近10億美元。因此就算該筆資產不售出,也可以穩定創造不錯的年收益。
那麼我們用七年40倍這個數字來看看,假設我們第一年投資10個項目,每個項目都只投資100萬,投資總額共1000萬,以下試算不同成功率獲得之不同報酬。
成功率10%:扣掉虧損900萬,獲利3100萬。總計七年獲利3.1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44%。
成功率20%:扣掉虧損800萬,獲利7200萬。總計七年獲利7.2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102%。
成功率30%:扣掉虧損700萬,獲利1億1300萬。總計七年獲利11.2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160%。
成功率40%:扣掉虧損600萬,獲利1億5400萬。總計七年獲利15.4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220%。
成功率50%:扣掉虧損500萬,獲利1億9500萬。總計七年獲利3.1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278%。
成功率60%:扣掉虧損400萬,獲利2億3600萬。總計七年獲利23.6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337%。
成功率70%:扣掉虧損300萬,獲利2億7700萬。總計七年獲利27.7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395%。
成功率80%:扣掉虧損200萬,獲利3億1800萬。總計七年獲利31.8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454%。
成功率90%:扣掉虧損100萬,獲利3億5900萬。總計七年獲利35.9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512%。
成功率100%:扣掉虧損0元,獲利4億。總計七年獲利40倍,平均每一年獲利約571%。
而且期間公司還是有可能配發現金股利,最大獲利則是4億以上,這不正是所謂風險有限獲利無限的情況嗎?那如果七年報酬率只有10倍20倍呢?
其實大家可以在不同風險發生率的情況下簡單做計算,比起投資無風險資產(比如美國債券)富邦、國泰、玉山、元大、一銀、華南、兆豐、合庫、彰銀、台企銀等幾乎所有銀行都有自己的創投部門,近十年來民間各大企業也紛紛成立自己的創投部門,開始積極尋找投資標的。金融機構絕對是最會算數的單位,但他們計算的絕對不是單一項目的投資報酬率,而是資產配置的整體報酬率,因此創投都會接觸更多的項目。因為沒有任何人或是機構的勝率是100%,所以不會在單一項目梭哈,而這麼多創投為什麼明明有這麼大的獲利機會卻鮮為人知呢?
我們來看看一銀創投的網站就知道
http://www.firstholding.com.tw/sites/fvc/overview
看完網站之後大家可以發現,他們真的是那怕多一點點的資訊都不願意揭露,甚至有很多的創投連網站都沒有,就算有成功投資的項目也悶不吭聲,這樣大家也能夠明白為什麼過往這樣的資訊只在社會的頂層流通了。
不過雖然資訊不多,但我們可以透過他們做的事情來看到創投肯定有利可圖,畢竟這些金融機構都是營利事業,他們肯定是哪裡有利往哪裡去。
#創投 #風險 #報酬 #資產